李嘉诚卖港口陷两难 港媒三次批评
李嘉诚旗下的香港长江和记集团(长和集团)计划出售其在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资产,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运营权益,这一举动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。港媒对此进行了多次批评,具体情况如下:
港媒批评概述
- 首次批评:2025年3月13日,香港《大公报》发表锐评文章《莫天真,勿糊涂》,痛批长和集团将港口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的行为。文章指出,这笔交易并非普通商业行为,而是可能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。同日,国家港澳办在官网转载了这篇文章,表明官方态度。
- 第二次批评:2025年3月15日,《大公报》再次发文《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》,对长和集团提出“灵魂5问”,质疑其为何将重要港口转让给美国势力,是否考虑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。文章强调,伟大的企业家应是爱国者,而非唯利是图的逐利者。
- 第三次批评:在第二次批评后,港澳办再次转发《大公报》的时评文章,表示认同其观点,进一步向长和集团施压。
批评焦点
- 国家利益:港媒批评长和集团在国家利益面前选择了商业利益,将重要港口资产出售给美国财团,可能对中国航运、贸易以及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产生不利影响。
- 民族大义:文章指出,长和集团的行为违背了民族大义,没有站在国家利益的一边,而是助长了美国的霸权行径。
- 企业家责任:港媒强调,企业家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,也应承担社会责任,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。
交易背景与现状
长和集团与贝莱德财团达成的这笔交易涉及金额高达230亿美元,长和集团预计从中获得190亿美元现金。然而,由于港媒的批评和官方的关注,这笔交易陷入了两难境地。目前,长和集团与香港特区政府仍在商讨合理的解决办法,试图寻找一个既能满足商业利益又能兼顾国家利益的方案。
舆论反应
李嘉诚卖港口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舆论讨论。有网友愤怒表示这是“不顾国家利益,唯利是图的表现”,也有网友认为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,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有正确立场。此外,还有网友指出这笔交易可能让中国在国际航运和贸易中陷入被动,必须高度警惕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